干的還是實事兒:修葺祠堂、開學堂、修路、挨家挨戶的族人發(fā)錢。
喜春就攤手,“怎么攔?攔著他去給族人長輩進孝?要叫人知道了你還能立足?知府大人也攔不了小輩兒給長輩兒盡孝啊?!?br>
話雖如此,黃家逢年過節(jié)的原也是給送過禮的,沒缺斤少兩,好好的東西他非要折騰,確實有幾分矯枉過正的意思了。
許是覺得自己一江春水向東流了吧。
喜春只得勸她換個角度想一想,“要我說,他要去修路修橋的也還好,東西置辦齊整了能管好些年,反正到時也要叫你們出錢去修,如今一次給弄妥了以后也少麻煩?!?br>
黃夫人只道:“早知道當日我就攔著他給朱家送禮送銀了?!?br>
朱家過后一個禮沒還,大門緊閉,說甚不待客,但朱家的采買每日沒少大包小包的往府上拖東西呢。
黃夫人咬咬牙:“送去他家的商戶可虧死了,人站駱知州的好歹還給回了禮,一家里頭有好幾千倆銀子呢,我們一毛沒得到?!?br>
一比起來,就該越發(fā)不順了。
“不過朱家比駱家花銷多,我們當時都是送的貴重的禮,銀其次,送銀的都貼補在了外邊的吃喝上,留在朱家的多是些貴重的酒、茶,布匹衣料,首飾之類的,朱家那幾個母子母女的花銷可多著,朱月一人就在湯池莊子花了幾千倆,還有朱家的公子,茶肆酒樓也花了上萬?!?br>
他們送去的銀子也就叫這幾個給花了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