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日他們商議時便定下了,把其中一間拿來賣這朱欒水和胭脂水粉,余下的就先租賃出去,等以后用得上時再另外安排,這些事少不得也要托付給大伯母幫忙的。
“鋪子上的朱欒水沒留下多少了,薛家那邊說咱們需要多少還是按契書約定先定個數(shù),把定下的數(shù)給我們,剩下的那些花水,說是也不好推了各家的鋪子,怕得罪人。”喜春把去了薛家后談的話給說了。
周薛兩家定下的數(shù)目是每月里不能少了五百瓶兒,但每月他們定下的數(shù)目都是上千了的,鋪子上售賣一些,淮州的玉緞作坊,關(guān)外,送的,一筆筆算下來鋪子上存著的也就不剩下甚么了。
如今還得再添上供應(yīng)盛京鋪子的。
喜春原本的意思是想跟薛東家商議商議,薛家制成的花水先由他們收了,余下的再分,薛東家的意思還是按契書來。
其實也都差不多,他們定下的數(shù)目本就比約定的要多,薛家要按契書來也行。
“有甚么怕的,早前沒人要的時候可沒人站出來挺一挺的?!敝鼙土寺晝?,薛家的作坊一直大不了,薛東家這不知變通的性子占了大部分。他不大包大攬的,只舉個例給喜春讓她擬定,心里有個數(shù):“大伯母鋪子上的薔薇水一月里要賣出上百瓶兒的。”
但盛京城里賣薔薇水的沒有數(shù)百家也有好幾十家。
喜春在心里一算,被這數(shù)字也給嚇住了。
朱欒水就是一時名聲不顯,但既然官家夫人們都喜歡,上行下效,這花水的銷路也差不到哪里去的,又還只得他們這一家售賣的。
“那我去定多些?!?br>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