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春屋中常用的木梳、首飾匣子等慣用的是定要帶走的,這類平日要用上的物品,不用充入嫁妝中,隨著嫁妝走,也不登入嫁妝單子中,喜春雖好奇,卻也聽話將薄冊放入慣常用的匣子中。
匣子有兩層,上層是平日用到的不起眼的珠花釵子,下層則是放著信紙,瞧著已有好幾封的樣子。
該交的已盡數(shù)交付完,請的妝人兒已經到了,正被喜春大嫂趙氏招待著。陳氏把人迎了進來,拿了木梳,親自替喜春梳好頭,退開,由著妝人兒給喜春裝扮。
這一通忙活下來,已是四更天了。
女家的親友一早便會登門兒,登門后,得由家中女主人帶人迎人,把女客迎入側廳,奉上瓜果點心茶點,請客人們吃喜糖、喜點、喜圓子。
灶房里早就忙活開了,寧家特意請了寧家族中幾位手腳麻利的婦人制點、圓子,趙氏帶著弟妹唐氏幫著搭手,期間趙氏給喜春送了碗圓子叫她墊墊肚子。
新娘子這一日這可不好受,待裝扮好幾乎便是滴水未沾,怕喝了水要出恭,喜服復雜難解,頭上壓的釵珠又多,極為不便,是以,新娘子在這一日上妝面兒后怕衣裳皺了,都不敢稍加動作的。
趙氏也沒忘了妝人兒,也給她備了碗。
新娘妝面兒也不簡單,得先絞面兒,再敷上面脂,粉,胭脂等,手藝上等的妝人兒上妝,能叫肌膚白里透紅,如白玉般碧玉無暇。
辰時,寧家的宗親、姻親、等相繼登門兒,寧父帶著兒子在門外迎了客進門,又過了一時半刻的,村里大小婆子也來了,直奔那側屋去,去看喜春的嫁妝。
陳氏早就開了鎖,這會兒唐氏守在屋中。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