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又看了看那姑娘,生得倒是白白嫩嫩的,穿著一身鵝黃的布裙,顯得天真嬌俏。
人走遠了,唐桂花也顧不得洗衣裳了,端著盆飛快跑回了寧家。
這跟人私會的,正是小叔子寧三郎寧元!
作者有話要說:~
☆、嫁衣
喜春的嫁衣已經(jīng)繡了快大半了,嫁衣模樣已經(jīng)成了形兒,是比照著喜春的身材縫制的,十分合身,衣裳略微寬泛又不顯得肥大,走動間,衣料貼身能隱隱露出纖細的腰肢來,但喜春還是額外備了一條腰帶。
嫁衣料子是綢,印著花兒,又叫花綢,陳氏挑的這塊料子是以大朵牡丹為底,與素綢相比,花綢自帶著花紋,便是繡工普通的女子也能駕馭,若是繡工再精湛些的,便直接挑了那素綢,或是在花綢原本的底花上再給添上些針線,錦上添花。
要在花綢上再添艷色,便要比原本的底花更出彩,否則只能被原本的花色給壓下去,比在素綢上動針更為艱難。喜春八歲拿針,從縫制最簡單的縫補開始,到學會控制針腳才在手帕上繡出紋路,技藝已是信手捏來的了,卻也不敢在花綢上大刀闊斧的,只用了淺淺兩色,在大朵牡丹下添上了葉子作罷。
喜春頭一回改動花綢,下針難免帶了猶豫,等模樣出來,瞧見大朵的牡丹和葉子相互映襯,心里一松,陳氏就更為滿意了:“我家喜春當真是心靈手巧,這般的錦上添花手法,十里八鄉(xiāng)都找不出兩個來。”
喜春的繡工盡數(shù)來自于陳氏,她這話自然不假,喜春性子柔,聽她夸得這樣直白,臉頰上都染上了緋色,小女兒嬌態(tài)盡顯:“娘,哪有你說得這樣好的。”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