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別人問他們養(yǎng)孩子的經驗,他們又說不上來,想了半天得出一個結論:“我家小宜從小懂事,我們也不管她,她自己就變成這樣了!”
人家聽后都夸他倆謙虛,只有姜宜知道他倆還真不是謙虛。
那些年里,宋女士因為和老姜感情不和,終日恍惚,只會口頭催促姜宜努力學習。而老姜忙于工作和家務,也沒怎么關心過姜宜的學業(yè)。
是姜宜憋著一口氣,要證明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傻逼的第二志愿。
青春期是一段容易給人留下心理病灶的時光。
那些大大小小的、曾給人心里造成或輕或重的傷痛的事情,也許會隨著時間漸漸被遺忘,但會讓人在以后的人生選擇里無意識地受到后遺癥的影響,甚至終生為此所累。
姜宜在少年時期用優(yōu)異的成績彌合了家庭的傷痛,于是她在二十來歲的年紀里,也一直在追求超越他人,往上攀爬,從法學院到頂尖律所,一路打拼。
家庭的和睦,對她而言是有條件的,條件就是——她要足夠優(yōu)秀。
而在這件事情上,陳書淮完全是她的對照組。
他對生孩子這件事態(tài)度相當松弛,姜宜一開始以為純粹是因為胎兒不長在他肚子里,他才站著說話不腰疼。
直到她在婚后第一年里,和陳書淮回陳家。
那年恰逢陳少游擅自休學,跟家里揚言要投身電競事業(yè)。
他在家庭會議上正襟危坐,說了一大串專業(yè)詞匯和美好愿景,把陳父陳母說得暈頭轉向。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